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
奶牛出现热应激的直观表现,呼吸频率升高、站立牛只增多、采食量降低、产奶量降低、牛奶质量不稳定。
1、热应激会降低奶牛瘤胃健康
在夏季高温期间,热应激的奶牛瘤胃pH值下降差异明显,异常代谢产物也显著增高,突出表现采食量大幅下降,免疫力下降。热应激会导致奶牛呼吸频率增加、流口水,大量唾液流失容易造成奶牛酸中毒,接踵而来的是产奶量下降、牛奶质量不稳定,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下降,牛奶滴定酸度下降等),理化指标降低,微生物指标增高,繁殖率降低、乳房炎、肢蹄病等各种疾病高发。
2、热应激能够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 奶牛产生热应激的天数和妊娠天数成反比,妊娠天数与乳腺细胞的恢复是密切相关的。热应激影响奶牛乳腺细胞的功能恢复和增殖,从而影响奶牛的产奶量。 高温使奶牛皮肤血流加快,深部血流不足,导致胚胎所需养分不足;热应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,食欲减退,营养不足;热应激引起生殖道过热和激素分泌紊乱,影响受精卵的发育和附殖。出现发情不明显,甚至不发情,受胎率降低,早期胚胎死亡、胎儿畸形、流产、早产。 3、热应激使奶牛疾病高发 夏季由于热应激影响,奶牛乳房炎、胎衣不下、子宫内膜炎、产后瘫痪、蹄病等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。 原因主要就是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因采食量下降,奶牛各项生理机能下降,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,免疫力下降,各种疾病更容易表现出来;二是夏季温湿环境会使细菌大量滋生、繁殖,导致牛体卫生差,更容易生病;三是采食量降低,饮水增加,排汗排尿增加,带走大量的微量元素、阴离子盐等,造成微量元素缺乏症,容易生病。 4、热应激对生产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 热应激控制得好不好,会影响奶牛后期的生产性能。若控制得比较好,热应激过后半个月左右奶牛单产就开始回升,且恢复快、产量高。反之,奶牛单产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后才开始回升,恢复慢,而且会对繁殖造成影响,导致受胎率比较低。 2 如何经济、有效的防控热应激 主要通过以下几项措施:通过风扇、喷淋等措施尽最大可能防止奶牛体温升高,同时开展营养调控、饲喂管理。 1、防止奶牛体温升高 (1)风扇管理:重点强调设备实际使用的“有效性”。安装风扇目标是必须在奶牛的水平高度上保持连续风速(>2.7m/s),以大风量低风速为宜。空气流动方向要与当地季节风向相同;风扇间距以风扇叶片长度的6倍为宜;安装高度要满足足够的风量和风速,合适和有效的高度2.4-2.5m,但是往往受现场清粪作业设备的影响,实际调高到3m左右,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;风扇叶片和防护罩的洁净度;是否安装了温湿度自动控制器。 (2)喷淋管理:喷淋的目的是冷却空气和奶牛身体,重点要关注以下几方面: 喷淋的作用半径、喷淋效果以及牛体的整体反应,尽量保证牛体整个躯干都能喷到。喷淋的量要把牛躯干淋湿且水不滴下来为准。喷头安装高度1.8m,能够快速淋湿奶牛,喷淋时较少侧喷,较平的喷淋模式,能在牛的背部更好的均匀喷淋。 喷淋开启标准,20-25℃,每15分钟喷1分钟;25-30℃,每10分钟喷1分钟;30℃以上,每5分钟喷1分钟。 采用智能精准喷淋,分时段喷淋,牛只在位时喷淋,离开时停止喷淋。能够减少用水量,提高降温效果,缓解环保压力。 喷淋顺序,依次为待挤区、干奶围产牛、泌乳牛和后备牛。 关注奶厅和回牛通道的喷淋管理,保证牛体的持续降温效果。 2、营养调控 从饲料原料上选择优质饲料。优质饲料适口性好、消化率高、营养浓度高,例如特级苜蓿草(RFV>185)、优质青贮的使用、过瘤胃脂肪(200-400g/天)。优质饲料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转换。 配方的优化。在保证瘤胃健康的情况下,日粮饲喂产奶净能大于1.7Mcal/kg,粗蛋白为17.5%-18%,瘤胃降解蛋白RDP小于60%,氨基酸平衡中赖氨酸:蛋氨酸为3:1。 合理选择和使用添加剂。必要的功能添加剂在热应激期间消耗增加,要及时增加补给,如镁0.35%-0.4%、钠0.3%-0.4%、钾1.4%-1.8%。保持瘤胃功能的酵母培养物和微生态制剂;保持肝脏功能的瘤胃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。 3、饲喂管理 饮水管理。饮水槽数量要充足,饮水槽的位置要合适,关注奶厅和回牛通道的饮水管理;水温要适宜,适宜水温16℃,夏季最热的时候很多水槽的水温已经达到28℃左右,这本身就会带来热应激;饮水槽要定期清洗,保持洁净度;舍外饮水槽要搭建遮阴棚。 密度控制。泌乳牛密度不超过90%,干奶牛和围产牛不超过85%。 舒适度管理。要注意卧床垫料的补充和松散,采食2小时内躺卧率要保证在80%以上。保证奶牛充分躺卧休息时间。 饲槽管理。适当增加投料和清槽次数,调整每班次投料比例,这样可以保证让奶牛吃到新鲜的饲料,保证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。强化0—6点的饲养管理,增加奶牛干物质采食量;根据牛场实际情况,考虑调整班次挤奶时间,尽量避免气温最高时段(午后2点左右)挤奶。 来源:首农畜牧